以特色舞蹈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中工网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5-28 阅读:

舞蹈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对个人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在文艺形式百花齐放的新征程上,舞蹈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舞蹈工作者应以“弘扬中华文化,展现中国形象”为己任,把面向现代化、全球化、民族化的大众文化形态深刻体现在舞蹈作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创作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舞蹈作品,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回信中如是说道。这既是对广大艺术家的殷切嘱托,也为舞蹈艺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要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讲述人民喜闻乐见的故事,弘扬、发展好中华文化。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当地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舞蹈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广西的民族舞蹈产生于各民族群众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是广西人民精神面貌、聪明智慧的见证,为当代艺术家进行文艺创作提供了借鉴和思路。比如以京族极富民族特色的天灯舞为灵感,广西艺术工作者编创了中国首部展示京族海洋文化的原创舞剧《京岛人家》,用京族舞蹈元素传递出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展现了京族人民独特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怀。扁担常见于壮族人民的日常劳作中,以此为道具形成的扁担舞极具壮族特色,许多艺术工作者将其运用于艺术创作,广西著名舞蹈《田埂上的歌》便是巧妙用“打扁担”作为主元素,在舞台上呈现壮族女子的劳作之美,歌颂广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用好区位优势深化对外交流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不仅要在经贸、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与东盟国家进行互动,也要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应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地域优势,依靠各种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利用广西民族舞蹈资源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优秀舞蹈成果互鉴,以优美的舞蹈形式展示中国文化自信。

东盟各国的舞蹈受本国文化影响,独具情态之美,形态不拘一格,多展现出“精致而又随意,雕饰而又朴素,繁复而又纯真”的气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东盟国家许多地区的传统舞蹈表现出对现世生存的关注和诉求,与广西一些传统民族舞蹈的表现内容类似。如流行于马来西亚的碟子舞是为了表达人们祈求丰收的心愿,而广西壮族民间的蚂拐舞也是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相似的舞蹈审美和表现形态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大门。

12

上篇:

下篇:

  • 官网网址:http://www.ftdhw.com/
  • 民安分校:0931-8440395
  • 王府井合资分校:0931-8677865
  • 雁滩分校:0931-8707445
  • 西站合资分校:18993042180
icon
230_190px;
icon
230_190px;
icon

交流互动|招贤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