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几种民间舞膝部屈伸的动律形式

作者:佚名 来源:中舞网 更新于:2016-9-20 阅读:

  “一步两颤”式屈伸在齐克提麦舞蹈中有所体现,这种屈伸是膝部做规律性的颤动,即:一步两颤,一小一大。颤动时平稳有力,平稳中带有内含起伏,使步法形成平稳沉浮的动感特点。颤步是齐克提麦舞蹈的主要步法动律,它的特点就是一步两颤式屈伸。要想达到维吾尔族舞蹈脚下“微颤而不窜”这一特点,必须先从膝部屈伸练习开始,训练膝部使之达到既有控制又富有内含的弹性这一动律特点。正是这种点颤式屈伸,一步两颤、一小一大有机结合的屈伸动律,才体现出维吾尔族舞蹈特有的风格特点。

  四、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是汉族民间舞的一种,它的风格特点可概括为:“艮劲儿”、“浪劲儿”、“美劲儿”。体现这一风格特点的关键是脚下的踢步,而踢步又是由膝部的屈伸引发而来的,即在屈伸的同时进行踢步,所以,东北秧歌中膝的屈伸也影响着舞蹈的风格。

  东北秧歌中的屈伸多为提压式屈伸,如前踢步、后踢步、顿步,不同之处只是在节奏重拍的处理上和脚运动的方向上。这种提压式屈伸在准备动作时,膝部的直—— 微屈是有控制的,其中孕育着一种短促而有弹性并带有一种提压式的屈伸力量。踢步在瞬间的屈膝和出脚之后,接下来便是一种缓慢的膝伸和稳稳的收脚,从而形成 “出脚急、落脚稳”的动感特点;顿步中的屈伸力量较短促而有弹性,与此同时双膝存有反弹的力量,也就是重量下压并迅速提起,有了这种特殊的屈伸动律,再加上舞者手臂的绕花及躯干协调颤动式的起伏和扭动感,就把东北秧歌“艮、俏、浪”的独特美感活生生的表现出来。所以在东北秧歌中,只有先解决了舞者膝部的这种提压式屈伸,才能体现出膝的这种自下而上的连锁反应的协调训练,体现出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通过对以上几种民间舞蹈分析来看,膝的不同屈伸动律制约着民间舞不同风格的显现:“颤”屈伸、“柔”屈伸和“硬”屈伸在藏舞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藏舞中弦子和谐优美、踢踏的欢快及锅庄粗犷奔放的风格韵味是在较好把握上述膝部三种屈伸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而在胶州秧歌膝部柔韧性的屈伸贯穿于最基本的 “三道弯”体态中,将脚下碾动产生的自下而上的力流慢慢向上延伸逐渐贯穿至全身,从而较好的体现了胶州秧歌的典型性风格特点;在维吾族舞蹈中,点颤式屈伸,一步两颤一小一大屈伸动律有机结合,同时加之膝部所应具备的既有控制又富有内含的弹性,使得达到脚下“微颤而不窜”的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独有的风格特点,即“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也正是在舞者膝部进行提压式屈伸的基础上产生的。故,把握好膝的不同节奏、速度、力度的屈伸是掌握各民间舞动律风格的主要环节及关键。
1234

上篇:

下篇:

  • 官网网址:http://www.ftdhw.com/
  • 民安分校:0931-8440395
  • 王府井合资分校:0931-8677865
  • 雁滩分校:0931-8707445
  • 西站合资分校:18993042180
icon
230_190px;
icon
230_190px;
icon

交流互动|招贤纳士